株洲项目部:暖心,雨幕下的温暖守护

在嘉树工区47.425公里管养路段,清明未至,防汛预案已启动三级响应,这比往年足足提前了20天。养护工们化身"公路医生",每天清晨5点开始"把脉问诊"。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出边坡状态,人工巡查成为了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手段,养护工们需要徒手清理坡脚的枯枝烂叶,用触感判断路基的微妙变化。在养护班长宾雄锋的巡查记录本里,密布着特殊符号:△代表易滑坡体,○标注径流突变点,每处标记都对应着边坡上人工埋设的"土医生"监测桩。

河堤修复。
4月4日15:27暴雨突袭,渌水大桥监测系统突然告警。宾雄锋率队冲进雨幕时,防护堤已有40米塌陷入河。"当时泥浆像开闸似的往下涌!"宾雄锋回忆道,立即组织班组前往现场进行应急处置,手电筒光束在雨夜里织成光网。他们创新采用"木桩截流+沙袋矩阵"的复合工法,常规需要5天的堤体修复,此次仅用时72小时。

清理水沟。
在养护工宿舍的留言板上,贴着张泛黄的合影。那是去年汛期结束后,浑身泥浆的工人们搂着肩膀的合照。照片下方有行歪扭的字迹:"路在肩上,家在心上。"这或许是对养护工精神最朴实的诠释。
当晨曦刺破云层,渌水河面泛着金光的倒影里,新筑的防护堤稳固坚实。养护工们终于褪下灌满泥浆的工靴,磨出老茧的双手、被雨水浸泡得发白的脸庞都是此刻荣誉的勋章。在车轮与沥青奏响的乐章里,橙色身影始终保持着躬身向前的姿态,用掌纹为路基把脉,以背影作路标,他们用坚守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诗篇——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只有润物无声的担当。
投稿邮箱:hngsyhgs123@163.com